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
热门搜索:
顿尝厂叠-5/20低温冷却液循环泵
顿尝厂叠-5/10低温冷却液循环泵
MR Hei-TecHeidolph磁力搅拌器丨价格
顿尝厂叠-10/20低温冷却液循环泵
Hei-VAP Core HL/G3旋转蒸发仪
德国Huber CC-K6低温恒温循环槽
PC 3001 VARIO select变频化学真空系统
Minichiller 300 OLÉ德国huber循环制冷器
MZ 2C NT无油抗腐蚀隔膜泵
德国Heidolph Hei-FLOW Advantage 01蠕动泵
德国Titramax 101台式振荡器
VACUUBRAND化学隔膜泵MD 4C NT
MR Hei-Standard德国Heidolph磁力搅拌器
Biotage全自动氮吹浓缩仪TURBOVAP LV
进口化学真空系统-MZ 2C NT+AK+EK
Biotage Pressure+ 96孔正压固相萃取仪
更新时间:2020-10-15
点击次数:3891
(1) 不能在前级泵工作时(前级管道接通) 和真空室处于真空状态时将涡轮分子泵停掉,否则将会使油蒸汽迅速从前级管路返流到泵的清洁端。
(2) 分子泵系统在停机充干燥气体前,一定要先将分子泵冷却水关闭,且要从泵的高真空端充气。决不能从泵的前级管路进行充气。
(3)选择抽气系统前级泵的大小时,应使涡轮分子泵的前级保持在分子流状态下。
(4)不能让涡轮分子泵在低于额定工作转速下运转。
(5)分子泵入口应装设防护网,以避免异物进入泵内损坏泵转子和定子叶片。
尽量避免频繁启停
分子泵在匀速工作时,转子叶片仅受到离心力的作用(真空下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),即远离轴心的方向的拉力;而在加速和减速的时候,叶片还受到转动切线方向的力,相当于对叶片进行弯折的力。显而易见,对叶片进行弯折对其疲劳寿命的贡献更大。
另外,分子泵在加速时功率较大,内部发热比较严重,频繁的启停(两次启动间隔<30 分钟)会造成热量累积,使分子泵内部的温度过高,加剧轴承磨损。
根据工艺条件选择适当的冷却
分子泵的冷却方式有三种:自然冷却、强制风冷和水冷。300 l/s 以下的分子泵,在没有气体负载的情况下,可以采用自然冷却;较大的分子泵或者有一定的气体负载时,需要选择强制风冷(风扇冷却);对于有些负载很大的应用(比如CVD),或者不方便使用风扇的环境(如辐射环境),需要采取水冷。
| 技术规格 | ||||
| 抽速 | ISO 100 K/CFF 6”/ISO 160 K/CFF 8” | |||
| N2 He H2 Ar | 250 L/s 255 L/s 220 L/s 250 L/s | |||
| 大气体流速 | ||||
| N2 | 250 SCCM | |||
| 压缩比 | ||||
| N2 He H2 Ar | > 1 × 1011 > 1 × 108 1.5 × 106 > 1 × 1011 | |||
| 狈2&苍产蝉辫;大前级耐压 | 12 mbar | |||
| 极限真空(使用推荐的前级泵) | < 1 × 10 -10 mbar (< 1 × 10 -10 Torr) | |||
| 抽气口法兰 | ISO 100 K、CFF 6”、ISO 160 K、CFF 8” | |||
| 前级管道法兰 | KF16 NW(KF25 — 可选) | |||
| 转速 | 60000 rpm(1010 Hz 驱动频率) | |||
| 启动时间 | < 3 分钟(使用软启动时更长) | |||
| 推荐的前级泵 | 干泵:滨顿笔-3(无气流)、滨顿笔-7、滨顿笔-10, 机械泵:顿厂102、顿厂302 | |||
| 运行位置 | 任意位置 | |||
| 运行环境温度 | +5 °C 至 +35 °C | |||
| 烘烤温度 | 抽气口法兰极限温度 80 °C | |||
| 润滑油 | 良好的润滑时间 | |||
| 冷却要求 | ||||
| 风冷 | 自然对流(仅在无气体负荷的情况下) 加压空气冷却(环境温度 5 - 35 °C) | |||
| 水冷 | 小流速:50 L/h (0.22 GPM) 温度:+15 °C 至 +30 °C 大压力:5 bar (75 psi) | |||
| 噪声声压级 (全速运行时距离 1 m 处) | 41 dB(A) | |||
| 储存温度 | -40 °C 至 +70 °C | |||
| 重量 kg (lbs) TwisTorr 305 FS | ISO 100 K 5.84 kg (12.8) CFF 6’’ 8.16 kg (17.9) ISO 160 K 6.28 kg (13.8) CFF 8’’ 10.43 kg (22.9) | |||
| 符合的法规: | EN 61010-1 EN 61326-1 EN 1012-2 EN 12100 EN 50581 机械指令 2006/42/EC 电磁兼容性指令 2014/30/EU 指令 2011/65/EU | |||